近日在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(jié)第三屆國際微電影展上,武進區(qū)人民檢察院拍攝的微電影《媽媽》從參評的7300多部作品中脫穎而出,獲得優(yōu)秀作品獎。5月3日,旅游與烹飪學院有幸邀請到微電影中原型人物許榴琴做客“求是·閱耳思語”第五講。
許榴琴,畢業(yè)于江蘇警官學院法學專業(yè),2008年進入常州市武進區(qū)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工作,現為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科長。先后獲得過武進區(qū)“十佳好兒女”“十佳孝星”“十佳好人”“婦兒工作先進個人”“十佳政法干警”“十佳青年”“常州十大孝子”“常州好人”、常州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先進個人、常州市優(yōu)秀公務員等榮譽稱號。
微電影《媽媽》以檢察院未檢科檢察官許榴琴科長辦理的真實案件為原型,用短短20分鐘向觀眾們講述了失足少年韋小雄在“檢察官媽媽”的幫教、感化下從叛逆變得好學懂事的故事。許榴琴說“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,與普通案件有很大不同,一個簡單的起訴決定,影響的可能是一個孩子的一生,而我們想做的,就是還這些孩子一個新的人生?!爆F場播放《媽媽》的時候,臺下的老師、同學們都被電影感動得眼圈發(fā)紅、珠淚盈眶。
影片中的小雄是許榴琴科長幫助過的眾多“灰孩子”中的一個,多年的未檢工作經歷,讓許榴琴對未成年人犯罪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更深的思考。她發(fā)現,這些誤入歧途的“灰孩子”,大多來自問題家庭,家庭教育和親情的缺失對他們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。為幫助這些失足少年真正悔過自新、重新回歸社會,許榴琴帶領未檢團隊,創(chuàng)建 “陽湖綠洲”未檢工作品牌,總結“344”未檢工作機制,以苦心、誠心、真心、愛心,教育挽救、關懷救助未成年人,探索創(chuàng)立社會調查多元化機制,內部創(chuàng)建法律援助督促機制,外部積極加強與法院、公安、司法等部門聯系溝通,形成聯動,并建立全市首家涉罪外來青少年觀護幫教基地——金球驛站,通過國學教育、技能培訓等系列幫教活動,矯正失足未成年人的思想行為,幫助其順利回歸社會。許榴琴用她最樸素而又無私的愛,扶正了一株株被吹折的幼苗,無悔的踐行著她的檢察初心。
?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