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,4月25日下午,素質教育與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學院任愛珍老師為有關師生做了一堂《莊子思想與工匠精神》的傳統(tǒng)文化講座。
任愛珍介紹了《莊子》這一偉大著作在自然哲學、人生哲學、社會哲學和文學性方面的重要價值。她指出要研究中國哲學,不能不讀《莊子》;要研究中國文學,也不能不讀《莊子》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《莊子》。不讀《莊子》,無以知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根;不讀《莊子》,無以知中國人文精神的魂。借用聞一多先生的話:“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。蘇東坡稱莊文“如行云流水,初無定質,但常行于所當行,常止于所不可不止,文理自然,姿態(tài)橫生”,魯迅先生稱莊文“汪洋辟闔,儀態(tài)萬方,晚周諸子之中,莫能先也” 。《莊子》的想象奇特,夸張大膽,瑰麗多變,余味無窮,且以寓言見長。
講座通過對寓言故事的講解,讓學生了解莊子思想如:《莊子枕髑髏》《莊子將死》《鼓盆而歌》《庖丁解牛》《梓慶削鐻》《匠石運斤》《佝僂承蜩》《輪扁斫輪》等。莊子通過寓言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待做事,只要高度專注,精益求精,終會達到躊躇滿志,神采飛揚,獲得內心的滿足與精神的自由之“化境”。
任愛珍鼓勵同學們多讀莊子,三十三篇文章中共有寓言兩百多個,大多含義雋永,饒有趣味。初讀《莊子》,可先從寓言入手,再通讀全文。全文中,內篇最應讀。通過通讀《莊子》,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修養(yǎng)。
?
?
?